透水铺装广场不让雨水溜走、下沉式绿地形成海绵体、路边绿化带建截污(缓冲)渗透井……5月29日,南宁市青秀山兰园、滨湖广场等4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海绵技术,让前来参加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的人员赞叹不已。据悉,三年内,南宁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,将新开工建设190个项目,打造6大示范区,在试点区域内实现“海绵”效应。
1 现场
四个试点项目显海绵效应
29日上午,南宁青秀山兰园内,迎来了一批特殊的“游客”——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的成员:来自全国31个省市住建部门的负责人、部分城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等。“游客”们此行的目的,就是为了探秘兰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。
据悉,在兰园开发建设前,区域内水环境污染严重,兰湖水量无法满足绿地浇灌。“如今,雨水回用,已基本满足园区绿化浇灌用水,每年水资源节约的成本可达200万元……”听着现场讲解员的介绍,“游客”们啧啧称奇。“如果不听介绍,根本没想到这里的花花草草下,竟然藏有这么多秘密。”一名“游客”说,海绵城市技术产生的效益不可小觑。
除了兰园,当天上午“游客”们还参观考察了南宁市规划展示馆提升改造工程、滨湖广场提升改造工程和白沙大道后排绿地改造项目。据悉,这些项目,透水铺装、雨水截流、下沉绿地等技术,形成海绵体,并通过“渗、滞、蓄、净”,恢复水体自然循环,改善区域生态环境。大雨时留下雨水,干旱时“放水”浇灌,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今年4月初,南宁市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后,备受市民关注。南宁市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,其实此前,南宁市的一些项目在建设时,已经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。如今,在南宁市的城市建成区范围内,新建的大批人工湿地、水塘、人工湖,大片植树栽花、大幅提升绿地率,地面停车场铺设的多孔砖,人行道上的透水铺装,都在满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之余,具备了内涝防治的“海绵”功能……目前,在南宁市建成区范围内,已经可以看到海绵城市的影子。
2 未来
六大片区建设海绵城市
海绵城市实现的是城市建设“看得见山,望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的美好愿景。今后,南宁市将如何打造海绵城市?据悉,三年内,南宁市将改变以往粗放型城市建设手法,全面植入海绵城市理念,把南宁打造成“水畅、湖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山水城市。
南宁市规划局有关人士介绍,南宁市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区域位于中心城核心地带,面积为60.18平方公里(因土地规划现调整为54.6平方公里),人口达到60万人左右。试点区域分为邕江以南和邕江以北两个部分。
根据示范区现状和规划情况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侧重点,示范区划分为6个片区,分别为: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示范区、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与初期雨水污染防治示范区、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、高强度开发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示范区、山地开发海绵工程示范区和大型居住区海绵工程建设示范区。针对每个片区的特点,因地制宜地安排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,探索不同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。
3 建设
3年时间开工190个项目
据悉,试点建设海绵城市,南宁市已经有了时间表:项目建设按照第一年(2015)夯实基础、第二年(2016)逐显成效、第三年(2017)基本建成的总体思路逐年推进。3年时间开工190个项目。
“通过3年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,南宁市将有效掘进水资源、水安全、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,有效控制降雨径流、降低内涝风险、消减污染负荷、提升城市景观等多重目标。”南宁市规划局有关人士介绍,其中2015年计划开工项目104项,完工51项,初步估算设计海绵城市投资共45.1亿元。
据了解,南宁市打造海绵城市示范重点项目包括那考河流域综合整治(PPP项目)、南湖初期雨水溢流污染综合治理工程、国际会展中心及石门森林公园雨水综合利用工程、五象湖公园及周边水生态修复及防内涝综合调度工程等。通过这些典型项目的建设,实现收集雨水、截污治污、生态修复的目标。预计到2017年末,基本消灭城市污水直排,示范区内竹排江、南湖、五象湖水体水质接近地表水Ⅳ类标准,示范区基本完成易涝点改造,防涝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。
绿泽环保专业生产雨水收集处理设备、雨水收集处理系统装置 ,承接海绵化改造工程。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!
|